
说到自信心,印度在世界舞台上可谓是自封“第二”,并且没人敢挑战这一地位。这个国家最擅长的事情之一就是将局部的失败吹嘘成全面胜利,甚至在面对几乎被敌人从边境打到首都的惨败时,依旧能够推出自家“胜利”的宣传影片。最近,印度高价购买的阵风战斗机,在巴基斯坦空军的歼-10CE面前完全落败,尽管印度一直保持着强硬的口气,但他们也意识到,单凭阵风战斗机,不仅无法挑战中国,就连巴基斯坦都无法战胜。于是,印度又开始了新一轮的“神话制造”工作,从将阵风战斗机吹捧为“空战规则改变者”,到现在开始高调宣布新款的光辉MK2战斗机将超越阵风。
2023年7月11日,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(DRDO)的一位高级科学家香卡尔在公开场合表示:光辉MK2战斗机的性能不仅能够与阵风媲美,甚至在多个关键性能数据上超越阵风!这一言论瞬间在印度媒体中激起了波澜,媒体纷纷为光辉MK2大肆宣传,一些报道甚至将其推向“击败阵风”的高度。而此前,印度还曾宣传阵风战斗机的性能超越了中国的歼-20,如果这一逻辑成立,那么光辉MK2无疑将超越歼-20,意味着印度一举击败了法国和中国,成就了所谓的“双赢”!
提到光辉战斗机,对于中国的军迷来说并不陌生。它与“阿琼”主战坦克、“维克兰特”号航母一同成为印度自制陆海空武器的代表。遗憾的是,这三款武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那就是“难产”。从立项到最终服役,历时超过30年,最终依赖大量外国技术,才勉强交付军方。而这种漫长的研发周期,也导致这三款武器刚服役便面临着迅速过时的尴尬局面。
展开剩余80%光辉战斗机在2011年才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,2015年才开始量产并交付。最初的光辉MK1阶段,装备的是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,最大起飞重量为13.5吨,作战半径为500公里,设有7个武器挂点。由于印度空军对光辉MK1的表现并不满意,只订购了26架。到2021年,印度又增加了83架光辉MK1A型战斗机的采购,每架价格超过8000万美元,甚至超过了苏-30MKI这款重型战斗机。光辉MK1A的最大进步在于安装了以色列的EI/M2052有源相控阵雷达,探测距离可达150公里,并增强了空中加油能力、干扰器、电子战系统和数字飞控计算机等一系列系统,使得性能有了显著提升。
从数据上看,光辉MK1A与枭龙Block 3处于同一水平,算得上是一款不错的轻型战斗机。问题是,枭龙Block 3已经服役多年,且还在印巴空战中参与实战。相比之下,光辉MK1A的首飞预计要等到2024年,计划2023年交付的计划显然已经跳票,直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的交付消息。
然而,印度军方似乎总有一种急功近利的习惯,总是急于让战斗机“升级”,而不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。光辉MK1A都还没彻底搞定,印度就已经开始着手光辉MK2的研发。光辉MK2和光辉MK1A相比,可以说是焕然一新,几乎是脱胎换骨。早在2013年,印度就正式启动了光辉MK2项目,计划在2023年首飞,2028年正式服役。显然,这一计划又一次被迫延迟,眼看着已经接近2026年,光辉MK2连原型机都还没有面世。
尽管如此,印度依然没有停止对光辉MK2的宣传,甚至制作了许多精美的模型和PPT,四处展示其“先进”的国产战斗机。光辉MK1和MK1A采用的是无尾三角翼设计,前缘设有类似苏-57的可动边条翼,从外形上来看像是幻影2000的缩小版。而光辉MK2则在气动布局上进行了大幅改进,采用了类似歼-10和阵风的鸭式布局,发动机从F404升级为F414,飞行速度从1.6马赫提升至1.8马赫,最大起飞重量也增至接近17吨,使得它从一款轻型战斗机逐步向准中型战斗机转变,作战半径提升至700公里,载油量也有所增加。
光辉MK2还计划配备印度国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,以及印度自产的阿斯特拉MK2空空导弹,尽管后者依然处于研发阶段,预计要等到2027年才能交付。同时,光辉MK2的载弹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,达到了6.5吨,设计了11个武器挂点,甚至超过了歼-10C的挂载能力。歼-10C虽然也有11个挂点,但其中4个只是轻型挂点,通常用于携带吊舱或普通炸弹。相比之下,光辉MK2增加了翼尖挂架,并且可以携带多达8枚导弹,显然比歼-10C的导弹挂载量要高得多。
如果光辉MK2能够按时交付,并配备“流星”空空导弹或阿斯特拉MK2导弹,它无疑会成为巴基斯坦空军歼-10CE的强大对手。但问题是,光辉MK2的服役日期依然遥不可及,甚至无法确定。
光辉MK2的最大难题之一便是其核心动力系统——美国F414发动机。虽然美国曾表示愿意向印度出售F414发动机技术,但目前来看,这更像是一张美好的愿景。印度只能从美国购买发动机,而一旦美国决定中断供应,光辉MK2将面临巨大的技术瓶颈,甚至会因为发动机的供应问题而陷入困境。与此同时,印度的国产雷达系统和弹射座椅技术也存在着不小的挑战,至今尚未取得突破,仍然依赖于从以色列和英国等国采购相关设备。
有些人可能会拿中国的C919来为印度辩解,认为C919也采用了大量外国设备,为什么中国不批评印度?但实际上,民用航空和军用航空有着本质的区别。C919之所以采用外国技术,是考虑到专利、经济和适航证等多方面的因素。而且,民用飞机的跨国合作模式与军用飞机的战略性需求完全不同。军用飞机必须具备高自主性和高国产化率,以确保在战时不被外部因素所制约。中国的歼-10C、歼-16、歼-20等战斗机早已实现了100%的国产化,而印度的光辉战斗机却仍然高度依赖外国技术,尤其是发动机和雷达等核心设备。
从“光辉MK2吊打阵风”的说法中,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印度军工的进步,而是印度在“打肿脸充胖子”。印度不断尝试通过口头上的“超越”,来掩饰自己在军工和技术研发上的薄弱现实。与中国的歼-10相比,光辉战斗机的发展历程差距明显。中国一步一个脚印,从最初的F-16对标,到如今的歼-20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战斗力,而印度的光辉战斗机,却始终停留在“吹嘘”的阶段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万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